第十九集 贾政来访_红楼之磨石为玉
顶点小说 > 红楼之磨石为玉 > 第十九集 贾政来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十九集 贾政来访

  贾琮发誓,这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馒头,虽然焦了一些,可还是那样脆,那样香。

  李修很满意他这番表现,两个人就着贾琮顺来的咸菜,再撕了点酱牛肉和卤鸡肉,合着温水吃了一个肚圆。

  然后开始温书,三百千背了三遍,才算贾琮过关,李修开始教受第一课《孝经》。

  贾琮很是惊奇的跟着李修背诵起:仲尼居,曾子侍。子曰:先王有至德要道,以顺天下,民用和睦,上下无怨,汝知之乎?

  儒家十三经,孝经乃是童生考试之必考一经。

  李修的针对性很强,就是要贾琮能考中童生。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礼记》这四记是童生考的范畴,偶尔间或考考《尔雅》,也不算什么难事。

  先教授他《孝经》的目地,却是想要为他扫清读书的障碍。

  万一贾府不同意,贾琮张嘴就背一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也就能堵了他们嘴。

  本来你们家就被圣上说过不孝,要是连这个都不能学,传到圣上耳朵里,那块不孝的匾,很快就能做出来,还是御笔的。

  李修作为世家望族的子弟,这些心眼和道理,都是从小有人教。他学的《孝经》可是唐玄宗作序的真迹,就供奉在陇西堂里,也是这位帝皇把《孝经》定为了必考之书。

  通篇的注解,不是宋璟就是张九龄,开元盛世两代宰相的见解,比之南宋的朱子,高明的太多。

  这就是世家望族的底蕴,书多、注解多、注解大家多。

  于是乎,几近百年的荣国府,第一次响起了朗朗读书声,贾琮扯着脖子大喊道:“一句之内,意有兼明;今存于疏,用广发挥。”

  背书就是要喊,背熟了才能默诵。

  李修当年可是站在莫高窟的楼上,对着茫茫沙漠,喊了五年。

  幽深的巷道内,亮起一盏灯火,贾琮喊破喉咙,也就能后街上听到个音。除了有心前来探视的贾政外,阖府上下哪知道西北角的马房里,有个孩子在背书。

  贾政不是心血来潮,他昨晚想了又想,决定趁着清晨无人时,来看看李修。

  冤家宜解不宜结,他是真有这份心思。

  女儿元春封妃,他高兴之余是后怕。皇上这手又打又拉,让他警觉。疏于朝政的他,实在想不通皇上到底想要做什么。不过有一个人,也许能帮他解开谜题也说不定。这个人就是软禁在府里的李修。

  李修刚一进府,清客詹光就把李修的过往打探了清楚。还真是未来的一族之长,也是自己大儿媳五服的兄弟。

  李守中的曾祖是李修的高祖兄弟,就犹如荣宁二府一样,贾宝玉的曾祖是贾蓉的高祖兄弟,这不就是一家人么。

  作为宁荣二府唯一的恩蒙文官,贾政当然清楚李守中的价值。祖籍金陵的贾家,要是想在贾宝玉乃至贾宝玉的后人科举出仕的话,绕不过金陵国子监的李守中。

  他必是主考之一。

  至于说李纨的儿子,他的大孙子贾蘭么,作为外公的李守中,还能难为了去吗?安安静静长大即可,必有他的功名。

  可要是得罪了李修,贾宝玉可就未必了。

  所以昨晚贾政特意的在赵姨娘房里睡下,就为了大清早能静悄悄的看看李修。哪怕什么也谈不拢,来个相安无事也好。

  谁曾想,一进这条巷道,就听见了一个孩子在背《孝经》,让他是惊喜莫名。

  陪他来的是日常服侍王夫人却和赵姨娘交好的丫鬟彩云,贾政为了隐藏自己行踪,可是费了一番心思。

  彩云挑着灯笼在前,听见读书声,却不走了。

  贾政嗯了一声。

  彩云伏低了身子小声的说道:“这是大老爷那边琮少爷的声音。老爷,奴婢想...想着环少爷也该如此的。”

  贾政又是一喜,贾府的大丫鬟们,还真都是个顶个的会办事。

  贾琮背书,彩云就立即想到把贾环也叫过来背书,先不管和谁学,学什么,最起码贾琮的上进心,应该让贾环也有。

  贾政挥挥手,让她去叫:“不错,我也正有此意。你悄悄的回去,把这话告诉姨娘,让她慢慢准备,不可惊动了旁人。”

  彩云把灯笼给了政老爷拿着,自己摸着黑就跑了回去。

  贾政自己挑着灯,慢慢的来到了马房院子前,用手轻轻一推院门,没上门闩,信步走了进去,立在门洞里看着一个小子站在院子里背对着自己再喊书。

  李修也瞧见了他,那盏灯笼可是亮的很,人影子被拉的老长,虽然看不清是谁,反正不是闹鬼。

  “何人来访?可是搅了主家清梦。”

  贾琮吓一跳,回头一看,赶紧弯腰:“二老爷。”

  啪的一声,屁股上挨了树枝一下打。

  李修训他:“背书切忌三心二意,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。继续背诵!”

  贾琮犹豫了一下,转过身继续自己的功课。

  李修扔下树枝过来和贾政见礼,来者是主,自己为客,该有的礼数不可缺。

  贾政与他回礼,好奇的打量了一下这间马房,有个几十年,他没有来过这了。

  李修请他进了屋,倒了一杯温水给他,二人落座,彼此陷入沉默。

  贾政是不知道该怎么说,李修也不想先开口。

  只是默默听着贾琮背完了一整篇的孝经后,贾政才找到话题:“为何要先学孝经?不该是中庸么?”

  “孝经先考,所以学之。”

  贾政琢磨了一下,很是不解:“为何是要教他?你不是与我家有仇的么?”

  李修哂笑了一下:“存周公,有仇的是秦家。我只是帮朋友出个殡而已,当时你们若能让一步,也不会有今天的相见。”

  “我家不能让啊~~~”贾政悠悠的回了一句。

  “所以我教他孝经。”

  李修毫不客气的怼了回去:“我要是不教他,就是圣上教贵府孝经了。”

  贾政怔怔的看着李修,半响才开口说话:“你不怨恨我家吗?”

  “学生如今还有的选吗?存周公,我若不是关陇世家子弟,早就死在了承天门外。贵府若不是勋贵国公之后,也就和王子胜一个下场。”

  贾政默认了这句话,他是不通事务,不是不通时务。贾家如今虚弱成什么样,他还是心里有数的。

  所以才一心想改换门庭,由武转文,由勋贵转成世家。

  勋贵难有传承,尤其是在京的勋贵家,能过三代的就要喊皇恩浩荡。

  荣国府自贾源开府,经贾代善到贾赦,正好是三代,也由荣国公锐减到了一等将军,这其中差了多少。

  公侯伯子男为爵,逐代递减也该是个伯,况且贾代善可是原等承袭,再怎么降,也不应该跌出爵位,一等将军算个什么,离着三等男,还差一个一等骑车都尉。

  再看看别人家,镇国公第三代是一等伯,理国公和修国公第三代都是一等子。这才是勋贵家该有的传承,五世而斩么,人家还能有两代人的时间布局。

  贾家可好,荣国府剩个世袭一等将军,宁国府全称已经是宁府了。

  可世家什么样,他没见过。能接触到的世家孩子就两个半,一个是大儿媳妇李纨李宫裁,女儿家都能有名有字,可见一斑;另一个是眼前的李修,忠义无双杀伐果断,据说焦大就是死在他的手上,是个狠人。

  剩下的半个是外甥女林黛玉,其父林海祖上是三代列侯,其家业经五世,至林海之父,皇恩浩荡又袭了一世,林海本人则顺利的科举出身。

  可惜人丁不旺,自己传不去了,到了黛玉这是第六代,还是个女孩儿,林海自己都能呕死。

  当初把贾敏嫁给林海时,贾政父亲代善公就说道,吾家若想富贵长安,还要看敏儿。

  那时节的林家可是四代列侯,林海又是探花出身,凭着这身份背景,活得时候长点,妥妥的要进中书。

  要不怎么说,人算不如天算,可惜可惜呢。

  就算黛玉是半个世家之女,那才情举止,容颜礼仪,哪个不是冠绝宁荣二府的。表外甥女薛家宝钗靠着天分勉强打个平手,但内里的见识,还是差了一筹。

  黛玉能在贾琏无时不刻的觊觎下,紧紧地守住其父留下来的盐税,又在终于等到朝廷派人来取的时候,毫不犹豫的交出并散尽余财给了贾琏。

  光是这份心性,贾政自问自己都做不到,更何况一个十二三的女孩。

  因此,贾政看到了世家才有的底蕴之一,如何的教育子女。

  尤其是现在,李修刚刚软禁在了贾府,就能抓住一个长房的庶子背书,不管是因缘巧合也好,刻意经营也罢,这一手以德报怨真是让他叹服。

  贾政沉吟良久,才试探着说出了自己要说的话:“李公子,事已至此,你我两家都是被圣上架在炉上烹烤的猎物。若要再是彼此为难的话,贾家固然是难逃,李公子的前途也要一旦抛。这是两败之局,不可取也。”

  李修拱手称是,这局就是曹丞相送祢衡给黄祖的翻版,黄祖不杀祢衡,还能周旋下去。杀了祢衡,尽失人心,引来曹操孙权两家来攻,最终命丧沙场,丢了江夏。

  贾政见李修明白这关窍,很是高兴,继续说道:“政身为荣国府掌家之人,愿与公子尽弃前嫌,你我两家就当做个闹口角的邻居如何?”

  “鸡犬相闻?”

  贾政笑了起来,后一句是老死不相往来。那可不是他亲自过来的意思。

  “非也非也!政欲聘公子为西席。对外还是个上意,看着也是软禁在政的府上。对内则要给公子正名,也省的小人们作祟。”

  李修盘算了一下形势,也就是说贾政是来求和的,或可能让自己的形势变得好些,以免两败俱伤。

  西席不西席的,就是那么一说,人家家里是有私塾,能来自己这里上课的,也就贾琮一个孩子,还不是他的儿子。要说宝玉能不能来,李修根本不做他想,要来昨天就来看自己了,没来就说明了一切。

  想到这里,李修斟酌着开了口:“政公的意思,在下明白了。和为贵,修也愿意如此。至于一个虚名,不要也罢。修愿意教贾琮,不是为了府上,是替圣人传道。慢说贾琮还是府上的少爷,就是府上的下人小厮甚至丫鬟婆子,只要想学的,修是一概不拒。”

  “哦?那公子以何为生?”

  管饭如同要饭,吃人家的嘴短,贾政不觉得李修不会想不到这里。

  李修骄傲的一挺胸:“修不才,是案首。”

  贾政暗暗羞愧,也明白了李修的底气。

  一县考试,案首为第一者。前二十名,才有廪生资格。虽不为官,但朝廷每月供给米面六斗,月银六两。

  换句话说,李修是朝廷养着的人,来贾家不过限制了出行,完全不用吃贾家的一粒米。

  要是再考个府试前十,待遇再有提升,米面八斗,月银八两。才高八斗就是这么来的。

  按如今市面的粮食来算,一斗十三斤,六斗就是七十八斤米面,养活四口之家都不成问题,何况李修孤身一人。

  不为五斗米折腰,何况六斗乎。

  贾政无奈的一笑,人家就差说不饮盗泉水了,自己也就收了别的心思:“如此也好。那就当个亲家走动吧,你与吾儿媳可是未出五服的姐弟,这点总不能不认吧。”

  李修摇摇头:“修来京城两年矣,未曾登门一次,为的就是不扰姐姐的生活。寡居不易,尤其是在贵府,我与宝玉等人相识日久,没少听说贵府的做派。要是给她添麻烦,修还是不见的好。”

  贾政一拍桌子:“不行!必须要认!哪有姐弟居一府之地,还不能相见的道理!传出去的话,我贾家成了什么?”

  李修没想到贾政在这件事上如此的坚决,也想不通他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去见李纨。只好说道:“修不便出入内宅。”

  贾政竟然说道:“那就让她来这里,怎么也是我家,你又不是外男,姐弟相认,大善。”

  李修无奈,只好答应了下来。他哪知道,贾政是在为贾环考量啊。跟着宝玉一起读书,贾环读到死也读不出来。可要跟着李修就不同了,考个秀才自食其力,贾环出府也能养活自己,也算自己这个爹不白当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dxss.cc。顶点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ddxss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